学校首页
校园邮箱   |    信息门户   |    网络教学   |    图书馆藏
     
   
     
本网述评: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 服务我校人才培养工作(转载校园网)
时间:2011-11-30 来源:人员机构 阅读次数:

    在全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之际,我校第二届科技工作会议圆满召开了,这是我校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我校近两年科技工作的成绩,确立了今后两年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这对于我校抓住机遇,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近两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以科研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认真落实2009年第一届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多措并举,力推科研工作。一方面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对国家级科研项目实施开题报告、答辩制度。对所有获准立项的科研项目都要根据项目计划书实施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制度。促进纵向科研项目研究,对有经费资助的科研项目实行经费1:1配套,并按照课题研究的执行和进展情况分期分批执行,极大地保障了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对自筹经费的科研项目,按照同类别项目资助经费额度的50%进行资助。设立中青年科研启动基金和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中青年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建立大学生科研基金,鼓励他们参与科研活动,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对纵向获批立项课题,根据申报立项课题的类别予以不同的额度奖励。对横向科研协作课题,也按一定比例予以奖励。两年评选一次校级科学技术奖,奖励在我校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对论文、著作进行相应的科研奖励。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学术交流、产学研活动及科技成果鉴定。深化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实行网络化管理,服务科研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由于管理方法对路、措施有力,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增强,近两年来,我校科研工作一步一个脚印,逐年提升,取得了显著成绩。科研投入持续加大,科研项目资助、配套及奖励资金近900万元;科研立项数量有新突破,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首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辅导员专项项目1项;科研成果有新进展,有11项优秀科技成果通过省教育厅、卫生厅组织的专家鉴定,4项科研成果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学科建设成效明显,2010年,我校获得生物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填补了我校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空白,同时我校首个省级研究机构“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组建;科研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产学沿用深入开展,近两年我校签订横向课题协议16项,到校经费87.65万元;学术交流蓬勃开展,举办一系列高水平的讲座报告,活跃了学术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锻炼能力提供了有效平台,我校学生在省“挑战杯”比赛中获得银奖4项、铜奖8项。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促进教学工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已经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推进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当前,我省正在大力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深入推进,都为我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增强了我们推进科技工作的信心和力量。

    我校科研工作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校第二届科技大会的工作重点和讨论热点。面对今后两年的科技工作,会议明确要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以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重点,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依托,深入开展“四个培育工程”,鼓励科技创新,强化科研特色,建设学术团队,构筑科研平台,注重内涵建设,促进成果转化,实现我校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目标已经确定,关键在于落实。向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是全校上下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今后两年是我校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继续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为推动科技工作进步、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而不懈奋斗,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附件下载: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高教园文昌西路22号  皖南医学院科研处  版权所有  邮编:241002  电话:0553-3932560